作者:男爵
希望透過我們部落格對咖啡相關的常識,作較系統性的介紹,讓喜愛咖啡且對咖啡有興趣的咖啡迷們,對咖啡能有一個較完整的概念和瞭解。
阿拉比卡咖啡樹不須長太高即可開花結果 |
對一般只是純粹喜歡喝咖啡的人來說,,瞭解咖啡豆會因品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品質與風味,可能顯得比較重要且和自己切身相關。關於這方面,我在之前發表的文章裡已有詳細的介紹。
而接下來這陣子我要談的內容,或許就顯得較學術性了些。為了不要讓大家覺得太枯躁艱澀,我儘量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作口語式的陳述,若您對於咖啡,除了幾分好奇之外,也想有更深入的瞭解,那麼可不能錯過這些。
好,現在我們就先從植物的角度來談談咖啡樹及和咖啡樹相關的一些名稱或概念。
咖啡樹的外觀
由於咖啡樹是一種灌木,樹高一般都不會太高,因此它看起來並沒有喬木那般地雄偉。(那些國內知名的神木都是屬於喬木,才有辦法長得那麼高大。)
如果讀者們曾看過較早時期咖啡採收的老照片,也許有時會發覺,採收的工人還得架把梯子在咖啡樹上來進行採收,由此可見樹身的高度也不算太矮。
近年來隨著咖啡種植技術的改進,為了採收的經濟性,咖啡樹大都維持在二公尺以內的高度。而一旦其產量或品質不符經濟效益,便遭砍伐整地,以使土地休養生息,幾年過後,再行施種新株。
因此,在人工種植的咖啡園,咖啡樹並沒有太大的機會可以儘情地長到多高大;這也是一般照片中咖啡園裡的咖啡樹,總是不會太高大的主要原因。
人工栽植總有經濟考量的一面,但野生的咖啡樹可就沒有這個限制了。在自然環境適合的地區,都可見到樹身五、六公尺的咖啡樹。甚至也有咖啡專書的作者曾指出,在國內雲林的古坑鄉,就有樹高目視約9公尺左右的巨型羅布斯塔咖啡樹。
至於其它有關咖啡樹的一些細節,包括其花朵的形式、葉子的特徵……等等,筆者並不打算在此花太多的筆墨來向讀者們詳細形容。如果大家有需要,坊間許多咖啡相關的書籍都找得到,可以自行參考。但所謂「百聞不如一見」,筆者在此建議大家,要看看咖啡樹長個什麼樣,不用出國,就近在國內幾處種植咖啡的地區看看,也許勝過筆者在此用文字描述了老半天。
咖啡樹的白花,近看其實還挺美的 |
咖啡樹的花朵、果實和種子
一般的植物在特定的時間內,都會開花結果,藉以繁衍下一代;當然,咖啡樹也不例外。
咖啡樹的花朵為白色小花,和我們常見的茉莉花有幾分相似。若仔細聞,還會發現花朵並帶有淡淡的香味。
開花完,結成的果實先呈綠色,然後隨著慢慢的成熟而轉變成猶如櫻桃般的紅色、深紅色。
咖啡樹所結的青色果實 |
咖啡樹的果實不大,大概就如同是小一號的櫻桃,形狀為長橢圓形(請參考筆者其它有關咖啡的文章內容)。整個果實剝開來,會有一層不算太厚的果肉,嚐起來酸中帶甜。除了果肉之外,大部份的空間主要包藏著兩顆較扁平的種子,這就是咖啡種子。
咖啡樹的種子在經過若干程序的處理後,便是我們平常所謂的咖啡生豆;生豆再經烘焙,就是我們在咖啡店常見深淺不同的棕色咖啡熟豆了。
通常來說,一顆咖啡樹從幼苗種下,到結果可以採收,依品種的不同時間上也不甚相同。羅布斯塔種約二年左右,而阿拉比卡種則須約四年左右,才能產出咖啡豆。
由於咖啡樹分佈的區域很廣,氣候條件各不相同,因此其開花、結果到成熟採收的時間,各個區域並不相同。以巴西和哥倫比亞這兩大咖啡產區為例,他們的咖啡收穫期就不相同,巴西的收穫期約在每年的5至9月,而哥倫比亞約在每年的9月至次年的1月左右。
附註:
在此附帶一提,在咖啡的果實裡通常都是有二顆種子的,但有時也會有例外出現,裡面只有一顆豆籽正常發育,這種特殊情形之下的豆子,我們就稱它叫豌豆形咖啡豆。(英文為peaberry,或稱為圓豆)。這種豆子的風味和正常情形下的咖啡豆風味不同,有人認為本來分為二顆的養份,集中在一顆豆子上,所以這種豆子的風味與價值理應比正常豆要好;但也有人認為,peaberry這種豆子就是畸形豆,當然不會比正常豆來的好。筆者認為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喝的人歡喜就好。通常實際上的市場價格,peaberry的豆子確實會比正常豆稍為貴點,就供需上來說,畢竟它的數量是比較稀少的,但如果比正常豆貴得太多,那筆者可要建議大家要三思而後行了。)
咖啡樹的果實會由青轉紅 |
咖啡小語:
在此筆者順帶一提,國內南投的惠蓀林場,以及雲林古坑的荷包山等地都有栽種咖啡樹,台灣的咖啡花期約在每年的4、5月左右,結果期為9到11月左右;若讀者有興趣,覺得百聞不如一見,那麼這兩個地方皆可一遊,不但能看看咖啡樹長什麼樣子,還能順道品嚐國產的咖啡,也不失為一舉兩得的雅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看法吧!